{{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黃斑病】認識老年黃斑病變

成因及種類

 老年黃斑病變顧名思義,年長是致病元兇,年紀愈大,風險愈高,一般60-65歲後風險開始增加,高峰期為70-75歲。另外,此病存在家疾遺傳的傾向及種族差異,尤以白種人的發病率較高。最近亦有研究指出,患有心血管毛病的人士,患上老年黃斑病變的風險亦較一般人高,畢竟眼球內滿布血管,老年黃斑病變也是一種關乎血管的眼疾。

 

黃斑病變一般分為乾性和濕性兩類,尤以乾性老年黃斑病變佔大多數,約佔總體發病率80%。根據本港的統計數字顯示,每年約有萬多宗老年黃斑病變的新症。

 

乾性老年黃斑病變

 視網膜內有很多層不同的細胞,當中,感官細胞負責辨別進入眼球的光線;感官細胞下有一層色素內皮素,負責感光細胞的新陳代謝。倘若色素內皮層發生病變,感光細胞也會隨之出現病變,令細胞萎縮。當感光細胞應有的功能盡失,便會導致乾性老年黃斑病變的出現。

 

眼科專科張子安醫生指出,直至現時為止,醫學界仍未能找到根治乾性老年黃斑病變的方法。所以,處理此病的唯一做法,就是透過服食抗氧化補充劑,如維生素A、C、E及鋅等,減慢視力衰退的速度。縱然抗氧化物的成效受到某部分人的質疑,唯補充劑本身對身體並無造成傷害,醫生一般也會建議患者服用。乾性黃斑病變視力衰退的速度緩慢及輕微,但存在演變為濕性老年黃斑病變的可能。

 

濕性老年黃斑病變

濕性老年黃斑病變跟乾性老年黃斑病變的不同之處,在於色素內皮層發生病變後,引致異常血管增生。這些增生血管很脆弱,容易出現爆裂及血滲的情況,而滲血位置一旦結疤,除能光線不能穿過疤痕,疤痕本身亦會令該部分的感光細胞壞死,因而導致患者的視力永久喪失。「視乎黃斑區受影響的範圍,若中央位置受損,患者的中央視力會變得模糊及褪色,還會出現物像扭曲變形及直線變曲等病徵;若黃斑區周邊位置受影響,中央視野則無影響。另外,視力中央或附近位置或會出現盲點,最終更有機會令患者的中央視力完全喪失。」

 

正因為老年黃斑病變並不會造成任何痛楚、痕癢或礙眼的感覺,而視力模糊本身亦不容易跟近視或遠視等模糊感區分,令人容易忽略此病的存在,因而成為長者的頭號致盲殺手。故張醫生提醒,一旦發現雙眼的辨色能力減弱,甚至出現景物扭曲或變形的情況,應盡快求診,因上述為老年黃斑病變的典型病徵。


治療及預防

基於確診黃斑病變後三月,正是視力會急劇衰退的時期,倘若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患者兩年後將會喪失四行以上(驗眼表)的視力。所以,對付此病的最有效方法,確診後必須及早介入適當的治療。現時,治療老年黃斑病變的方法有:鐳射凝固療法、光動力療法及眼球注射藥物三種,鐳射凝固療法只適用於黃斑區中心以黃的增生血管,基於此治療有機會損害黃斑區周邊細胞,引致盲點。所以,此治療已不常用,多由風險較低的光動力療法和成功率較高的眼球注射藥物治療替代。

 

光動力療法是一種配合靜脈注射藥物及非熱能鐳射的治療,旨在封閉及堵塞異常增生血管,令現在視力得以保持及減慢視力惡化的速度。此治療能穩定患者的病情,卻無法令其視力得到改善。反之,有研究證實,眼球注射藥物治療除能有效穩定病情,更能令患者的視力得到進步。張醫生解釋:「眼球藥物注射治療透過直接於患者的眼球注入血管內皮生長因數抑制劑(anti-VEGFs),讓藥物滲透到視網膜下的血管,於黃斑區血管滲漏的位置直接發揮作用,抑劑血管異常增生並令其萎縮。此治療須每月注射一次,為期三個月,及後可再按病情考慮是否需要接受更多的注射治療。」根據MARINA研究發現,患者在連續接受每月眼球注射一年內,閱讀驗眼表時能多看17個字母,可見治療效果相當不俗。雖然如此,此治療亦存在一定的風險,例如痛楚、增加受感染的機會、眼內出血或眼內組織,如視網膜或晶體受損等。除了痛楚較常見,其他併發風險的發生率總和低於1%。

 

55-60歲應作定期眼科檢查

老年黃斑病變仍屬無法完全逆轉的眼疾,縱然今天的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平日配合均衡飲食、避免長時間受紫外線照射或戒掉吸煙的習慣,對預防老年黃斑病變有一定的幫助。當然,55-60歲後每年進行一次眼科檢查,能有效減低老年黃斑病變無聲奪去寶貴視力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