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黃斑病】淺談坊間的「補眼」產品

老年黃斑退化(或稱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ged 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是一種慢性眼病,影響數以萬計人口,特別是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黃斑點位於視網膜的中央,是感光神經細胞最密集的地方。健康的黃斑點能令我們有清晰和銳利的中央視力,若黃斑點有退化現象,便會影響閱讀、駕駛等日常生活。在西方社會,老年黃斑退化是導致年逾60歲人士失明的頭號殺手。由於老年黃斑退化早期病徵不明顯,且加上所謂「年紀大、眼又矇、耳又聾」的觀念,所以許多年長人士誤以為出現一些視力問題是正常現象,因此而延誤就醫。黃斑區的視網膜細胞一旦被破壞,視力便可能會永久受損。及早檢查和治療黃斑退化對保護眼睛視力非常重要。

 

老年黃斑退化的類別和致盲成因

 「乾性」老年黃斑退化 ── 比較常見,影響也較輕微,約九成的老年黃斑退化病人都是患上「乾性」。大多數患者都沒有明顯病徵,只有視力慢慢減退。值得注意的是「乾性」老年黃斑退化一旦惡化便有機會轉成「濕性」,而「濕性」老年黃斑退化是主要致盲原因。

 

「濕性」老年黃斑退化 ── 特徵是脈絡膜出現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稱為脈絡膜血管增生),這些新增的脈絡膜血管很容易滲漏和出血。直至現在,醫學界仍不明白為何會有血管增生,明確的是,若「濕性」老年黃斑退化不妥善處理,血液和滲出物會於黃斑積聚,破壞區內的感光細胞,最終導致不能彌補的視力受損。


常見病徵

 一般「乾性」老年黃斑退化並沒有病徵,需要由眼科醫生作詳細眼睛檢查才可診斷;至於「濕性」老年黃斑退化,病徵包括:中央視力模糊、景物出現變形、直線變成波浪型和中央出現盲點。

 

高危一族

年齡是黃斑退化的重要因素,兩者已被證實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其他成因包括:

性別 ──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此病

吸煙

高飽和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飲食習慣

有家庭成員患有老年黃斑退化

其中一隻眼睛已患有老年黃斑退化

長期暴露在陽光下

心臟疾病

相關基因

 

藥物療法

如果病人發現眼睛視力模糊或有其他病徵應盡快就醫,眼科醫生會為病人作詳細的視網膜檢查,或會為病人作眼底血管螢光造影檢查,進一步瞭解病情。除了手術治療外,一些藥物被稱為抗血管內皮生長因數(抗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以治療「濕性」老年黃斑退化,藥物注入病人的眼睛,停止新血管的生長。

 

營養補充品

補充劑是治療「乾性」老年黃斑退化其中一個選擇,某些補充劑亦可以幫助防止乾濕類型。

2001年美國一項大型的臨床研究,名為Age-RelatedEye Disease StudyAREDS),中文可譯作年齡相關性眼病的研究,共3640病人參與,硏究員跟進病人6年,有證據顯示口服抗氧化劑及維他命補充劑,包括胡蘿蔔素、維他命CE、鋅等,對疾病有好處,並且可以保護中、高危的病人發展成為濕性老年黃斑變性。因為高危的病人大多數已有視力下降情況,補充劑可以幫助延緩視力減退。

 

而在2007年,研究員改良抗氧化劑複方,加入包括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抗氧化劑,這項研究稱為AREDS2研究,共4000名參與者作為期6年的測試。試驗表明,攝取高劑量補充劑如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及Omega 3(DHA+EPA)可以減緩病情惡化。多項綜合性研究亦表明,抗氧化劑只能減緩高危老年黃斑退化,對預防和患上早期老年黃斑退化的病人意義不大。

 

草藥

以草藥治療老年黃斑退化疾病亦有多個研究,當中以銀杏、藍莓素和葡萄籽素比較普遍。銀杏含有黃酮類化合物,研究人員認為對黃斑退化疾病有幫助。兩項研究表明銀杏能夠減緩病人的視力衰退,但是銀杏有增加出血的危險,所以若病人有服抗凝血劑,如華法林(Warfarin)、氯吡格雷(Clopidogrel)或亞士匹靈之類,不應該和銀杏一同服用。坊間流傳服用藍莓素或葡萄籽素有助減慢老年黃斑退化疾病惡化,藍莓素更被稱為有「補眼」之效。這種想法源於二次大戰時期法國空軍軍人服用藍莓後提高他們在晚間的視力。藍莓素含有花青素,而葡萄籽內有抗氧化劑如黃酮類,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物質可能有助於預防視力減退,但是這個理論直至現在仍沒有任何臨床數據證明。再者,花青素的分量亦不被規定列明在保健產品上,所以有些產品花青素含量極低,建議劑量為每日60120mg,而藍莓素則是每日240480mg


靈魂之窗

現今醫學界對老年黃斑退化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治療方法亦相當具體。眼科醫生可以用手術或藥物治療,效果亦相當顯著。遺憾的是現在沒有藥物預防,坊間一些聲稱「補眼」的保健產品,筆者認為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有病醫病、無病補眼」的想法正是一些商家銷售的賣點,我們需要「帶眼識貨」,做一名精明消費者。